“权威期刊关注热点”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11月21日晚,“权威期刊关注热点”学术沙龙在金融学院二楼多功能会议室举行,学术沙龙由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研究中心主任肖峻副院长主持,本次沙龙邀请的嘉宾有《经济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倪红福老师,《财贸经济》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王振霞老师,《经济学动态》编辑部编辑、副研究员刘洪愧老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经智库》编辑、助理研究员李雪慧老师,《当代财经》编辑部主任、副教授王俊杰老师。参与本次沙龙还有胡军副教授、王青博士、赖少杰博士等老师以及部分研究生和博士生。
王振霞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财贸经济》的关注的选题、审稿流程和一些规范性问题。首先,介绍了《财贸经济》关注的三大选题,一是在国家重要会议中提到的经济领域的改革和现实问题;二是热点经济事件及其背后的理论解释;三是经典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然后,介绍了《财贸经济》的审稿流程。审稿流程分为四个环节:一是初审环节,初审时把所有稿件分为四个板块(财政税收、内贸外贸、金融宏观和产经、能源类和区域类等),初审环节的通过率在10%左右,时间在30天以内,通过初审最关键的是增量贡献,即新数据、新方法和新问题。二是外审环节,根据文章的核心关键词、研究的领域和方法选择两位外审作双向匿名评审,实行“外审不超过两轮”的制度即除作者有新增内容和修改外第二轮的审稿意见不应该比第一轮更多,以节省外审周期。三是复审环节,当外审和编辑部意见不一致时,会送去第三轮外审或者求助执行编委。四是主编终审环节,主编会根据选题的关注度和重要程度进行排序,这个过程中也会有退稿的情况出现。最后,主编终审通过就会排期发表,进行后期的宣传,也会针对部分选题发布研究指引。
倪红福老师首先指出选题要关注期刊的定位和风格,他建议文章最好要加上政策启示,文章的思路可以为:重要问题+理论+实证+政策建议。接着,倪老师总结了文章审稿过程中发现的以下四个问题:一是片面追求数学模型;二是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三是模仿国际文献,直接换成中国数据,未考虑到国情;四是逻辑链过长,中间变量太多,缺乏经济学理论支持。然后,他表示,《经济研究》的初审一般是2个月,外审3-4个月,并分析了审稿周期长的三点原因:一是为了保证公平和质量;二是审稿速度慢一点;三是来稿量大。最后,倪老师建议作者的文章可以多投几次,在投稿后三四个月未收到回复时可以发邮件咨询编辑部。同时,在论坛会议上展示论文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有很大的概率能送外审。
刘洪愧老师主要介绍了《经济学动态》收录的三类文章:一是理论性、思想性的文章,围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重大问题,比如高质量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二是应用经济学实证文章,如何用经济学的理论把问题讲清楚,并基于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将其科学的证明出来,如理论模型、计量实证、文字论证;三是综述性文章,主要为国外权威英文参考文献,期刊的目的是想系统介绍国外最新的前沿研究,这里面需要注意两点,第一选题、文献要新,第二是选题尽量要大。随后,介绍了关于投稿和审稿流程的一些细节问题。他表示,投稿系统会根据学科栏目将文章分给责任编辑。审稿时,编辑会看选题及文章是否规范,字数是否够,比如不到一万字的直接会被拒掉。送审跟其他期刊有些不同,因为系统没有完全做好,现在送外审使用邮箱,因此投稿时要特别注意邮箱信息是否有误。
李雪慧老师主要向大家介绍了《财经智库》。《财经智库》创办于2016年,是国内第一本以智库命名的期刊,创立背景是祖国提出要大力发展国家智库,所以期刊更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服务党和国家的决策。期刊的定位是经济政策研究的学术期刊,文章不仅仅局限于提对策、出点子,而且文章得具有前沿性和生命力。目标是搭建一个专业的学术研究和决策咨询的平台。《财经智库》优势体现在决策影响力方面,有些文章一经刊发,就得到某个部委专门设立的重大课题。《财经智库》来稿以约稿为主,也存在部分自然来稿,主要以邮箱为投稿方式,审稿流程与其他各大期刊相似。
王俊杰老师首先介绍了五个选题方面需要避免的雷区。一是选题太窄,如经济类的论文就写一个行业,且该行业的相关经验没有推广性。二是选题太过于娱乐性,有些选题非常有乐趣但可能让人产生学术上不太正经的第一印象,比如《CEO的脸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三是主题新颖但论证不充分,难以通过外审。
四是学生最好不要写规范性的论文,如今年热点——双循环、疫情冲击对经济的影响,这方面选题无法书写实证性的文章,只能书写纯文字性的文章,而学生理论积累不够,很难写出深度。五是观点尽量不要落入俗套,老生常谈的尽量少提,不要想当然的借鉴国外经验却不考虑现实背景。然后,王俊杰老师提出了以下四点拟题建议:第一,标题在论文写完后再写,并且仔细斟酌;第二,标题要清晰易懂;第三,标题不要用英文缩写和英文;第四,题目在体现主旨的前提下标新立异。
在五位老师分享结束后,进入现场了提问环节。
1、会计学院张洪辉老师提问:“一般人投稿被拒的概率有多大?” 王振霞老师回答道:“没有针对作者算过送审率,而是算总投稿量算送审率。今年因为疫情影响,投稿量上升,光自然来稿就有4000篇左右,大概初审比例10%,最终刊发为固定数120篇。整个通过比率3%左右。” 倪红福老师回答道:“没有统计作者通过率。选初稿有要求,同一期里面最好不要老出现同一个大学。当然也不存在偏向性,不存在某人投的多而狂送他的。主要看文章质量,而不是看作者是谁。” 2、金融学院赖少杰老师提问:“年轻老师没有在某一领域发过很多很高端的文章,写这领域的文献综述,拒稿的可能性会不会增加?” 刘洪愧老师回答道:“没有关系,不看以前有没有发布相关文章,但最好大家知道你研究该领域。最主要还是看文章质量,如果确实写的好,博士也没关系。”
本次学术沙龙现场气氛热烈,我院师生积极参与讨论。编辑部老师们的分享,让老师和同学对期刊投稿和审稿的流程及一些注意事项更加了解,也为今后论文的选题提供了方向指引。
|